是效率 #的今天 , 经济利益、 财富追求已经成为许多 人进行善恶 判断的 主要标 准。 ∀ 天下 熙熙 , 皆 为利 来 , 天下攘攘 , 皆为利往 #, ∀ 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 , 使 人没有片刻闲暇去参加任何与他个人的好运无关的 事情 #。如今 我国体 育人 口呈 现出 ∀ 两头 大, 中间 小 #的马鞍形状态 , 即老年人和青少年参与率高 , 而 中年人参与率低 , 处于马鞍形的凹段 , 反映了作为社 会支柱的中年群体在余暇观上出了问题。在紧张的 生活中 , 我们是否应当为余暇留下位置? 似乎无所事 事 , 优哉游哉的余暇有何价值? 我们的社会一向鼓励 人们一心扑在事业上 , 废寝忘食, 夜以继日。那么在 自己的生活中让余暇占一席之地 , 是否是自私的, 不 道德的 ? 对余暇的价值判断和善恶评定, 是体育伦理 的又一个重大问题。 3 . 娱乐观 解决了余暇观念 的困扰, 肯 定了余暇的道 德价 值 , 仍然不会自然地产生体育行为。体育比赛和体育 活动具有鲜明的娱乐性。娱乐活动范围广大, 种类繁 杂 , 形式多样, 人们是否愿意在自己的余暇活动中纳 入体育 , 不仅取决于他们在体育娱乐中获得的放松愉 快的情感体 验, 而且取决于 其将体育与其他 娱乐活 动 , 如打麻将、 看电视、 聊天、 听音乐等进行比较后做 出价值判断。于是体育伦理又涉及人们对娱乐的道 德思考。什么样的 娱乐是善的 , 什么样的娱 乐是恶 的 ? 从娱乐的角度来看, 体育的道德价值是什么? ( 二 )体育与个体自身关系中的伦理问题 伦理学的终极 问题之一是对人 生意义的探 究。 人生在世, 不禁会反复诘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: 我是 谁 ? 为什么活着 ? 人的潜能有多大, 能否实现自己的 目标? 应当如何完善并超越自我? 等。这种自我探 究 , 是拥有真正的人生的必要条件。没有自我认识的 人生是自发的人生, 与动物并无区别。早在公元前数 世纪,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壁上就以 ∀ 认识你自己 #的 名言令每 一个拜 谒者 深思 , 哲 人苏格 拉底 也有 言: ∀ 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#。有自我认识 的人生才是 自觉的人生, 才 能建立起善恶的 价值判 断。体育对这种自觉人生的探索 , 提供了新的途径, 因为体育是人类有意识改造与完善自己的身体活动。 它以人自身的身体活动为手段, 以人的身体为作用对 象 , 以完善自我为目的。因此, 在体育中活动的主体 和活动的对象都是人自身 , ∀ 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相 统一获得了它最真实、 最完善的存在形式 #。这就使 3
体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。在体育 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多种社会互动频繁发生 , 有着复杂 的道德关系。由于体育被赋予促进人的发展, 培养社 会公德的道德责任, 社会对体育的关注在相当程度表 现为对体育伦理的关注。人们期待着体育比赛中运 动员的表演不仅能给人以观感的享受 , 而且在行为上 表现出道德上的善, 体现出人格的魅力。人们对体育 不同寻常的道德期待 , 使得他们对体育中的道德失范 现象表现出更加难以容忍的态度。体育中的丑闻丑 行总是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应, 如 1998 年底媒体披露 出来的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、 2007 年环法自行车 丑闻及近年来国内假球、 黑哨事件等无不轰动 一时。尽管体育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, 但 是对这一领域的专门研究却尚未引起我国学界应有 的注意。近年出版的 伦理学大辞典 中 , 其应用伦 理学部分覆盖的领域不可谓不广 , 类别不可谓不多, 囊括了经济、 生态 ( 环境 ) 、 生命 ( 医学 )、 科技、 计算 机、 管理、 行政、 军事、 军人、 职业、 人口、 社会、 制度、 教 育及法等多种领域的伦理学 , 但是体育伦理学不在其 中 。这种状况也与我国体育伦理学自身发育不足有 关 , 近 30 年来 , 我国体育学科发展迅速, 出现了一大 批新学科, 但体育伦理学至今没有一本正式的教材, 在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也鲜有体育伦理学的位置。
是 , 在第三轮比赛进行到 40 秒钟时, 泰森冲上去抱住 对手, 竟然一口将霍利菲尔德右耳朵的一块肉咬了下 来 , 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看得目瞪口呆。人们之所以吃 惊 , 因为此刻的泰森以动物性取代了人性 , 将文明体 育变成野兽的攻击。由于体育比赛是竞争双方在体 能、 体力和技能等身体方面的竞争, 只有在特定的条 件下, 才能进行将这种身体对抗进行下去 , 需要特定 的竞赛规则。因此 , 在体育 比赛的时间和空 间范围 内 , 人们遵循行为准则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多有 不同。如平时打人是不 对的, 是 犯法的。但是 在拳 击、 跆拳道、 散手等格斗类体育项目中 , ∀ 打人 #则是 正当的 , 可以堂而皇之通过电视转播进入千家万户。 此外, 以身体为工具的进行的体育比赛其意义并 不在于鉴别运动员奔跑速度的快慢、 举起的杠铃的轻 重、 投出的标枪 的远近。如 果仅以物理的尺 度来衡 量 , 体育比赛就会成为无法解释的怪物。为了缩短百 分之一秒, 提高零点几公斤, 赢得一场球类游戏的胜 利 , 那些英气勃勃的少男少女, 竟然投入自己宝贵的 青春年华, 抛撒大量汗水, 甚至不惜伤病。更有大量 既破不了纪录, 又得不到冠军的运动员, 同样的努力, 同样的执着。他们这样做, 如果不是拿生命当儿戏, 至少也是精力的虚掷。体育比赛之所以有意义 , 是因 为它将参与者置于一个剧烈竞争环境之中 , 通过激烈 的对抗来激发人的潜能, 锻炼人的品质 , 完善人的道 德。在体育比赛 , 竞争的双方既是对立、 对抗的 , 又是 统一、 合作的。双方运动员比赛得越是激烈 , 越是打 得难解难分 , 就越能调动出各自的潜能 , 从而最大限 度地完善其人格。因此, 体育比赛 , 绝不是单纯的生 物学意义上的体能比较, 而是旨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 的社会文化活动。 二、 体育伦理问题 通览体育中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 , 它们似乎都与 体育的身体性与比赛性密切相关。体育的这两个性 质使得体育伦理问题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。 就一般道德观念而言 , 体育与人的身体及身体活 动有关 , 于是对体育伦理就涉及到身体观、 余暇观及 娱乐观等基本的伦理观念。 就道德关系而言 , 人类社会的道德关系类型大致 可分为三种 , 即人与其自身的关系、 人与社会的关系 及人与自然的关系。这三种道德关系在体育中都存 在 , 并且因体育的身体性和比赛性而显示出鲜明的体
学界对体育伦理研究的忽视 , 直接影响到我国体 育的实际操作。尽管近年来大量出现的体育伦理问 题 , 如赛风赛纪、 观众行为、 球场暴力等, 已经引起社 会的广泛注意, 但许多管理者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动员、 裁判员及观众的思想觉悟不高、 文明意识欠 缺、 组织纪律性不强、 或体育知识缺乏 , 以为通过思想 教育, 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和组织纪律性 , 并辅之以 必要的惩处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 体育究竟没有自己固有的伦理特性? 人们的体 育行为与观赛行为有没有其独特的道德规范? 如果 答案是否定的, 用一般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来处理体 育问题是合理的 ;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, 则需要研究体 育伦理的特殊规律 , 以应对体育实践中发生的问题。 本文试图通过对体育伦理问题的分析来探讨体育伦 理的特点。 一、 体育伦理问题的根源 ! ! ! 体育的特性 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 , 体育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也 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, 如任何一个赛场暴力事件背后, 都可以发现与之相关的政治的、 或经济的、 或文化的, 或它们组合的种种原因。但是, 这些外在的因素不论 其影响力如何, 只有在与体育结合, 依托体育的特性 才会发生作用。体育就实践方式来说 , 是以身体活动
要 ] 体育伦理是一个具有自己鲜明特性的伦 理学研究领域 , 其根 本原因在于 体育的身 体性和比赛
为基本手段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实践。于是体育 有着以下两个鲜明的特性。 (一 )体育的身体性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, 然而它最鲜明的特征却是 它的身体性。人的肢体运动构成了体育的基础 , 无论 是跑跳投为基本内容的田径, 还是闪展腾挪的武术, 无论是粗犷的摔跤, 还是文雅的体操 , 无论是集体项 目的篮、 足、 排等大球 , 还是乒乓、 羽毛、 网球等个人项 目 , 人们看到的都是人体在运动。离开了身体运动, 也就谈不到体育。于是, 体育就其实践内容而言, 不 过是一系列的身体运动。但是体育中的身体运动并 非为运动而运动 , 而具有明确的主观指向。就其直接 目的而言, 这些身体运动是为了 ∀ 育体 #, 即通过肢体 活动, 将人体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, 对人自身进行有 效的生物学改 造, 强其筋 骨, 使其健 康发达。然 而, ∀ 育体ballbet贝博 #也还不是体育的最终目的 , 体育并不满足于 人的 ∀ 四肢发达 #。体育的最终目标是 ∀ 育人 #, 即在 ∀ 育体 #的过程中 , 改善和增强活动 者作为人的种种 品质, ∀ 增益 其所不能 #,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。显然, 体育是用自然性的手段 ( 身体活动 ) 实现社会性的目 标 ( 人的培养 )。对身体活动的倚重 , 使得人的自然 属性在体育中成为高度关注的对象。将身体活动的 目标锁定在人的培养上, 又使体育具有明确的社会文 化目标。这在其他文化领域中是十分罕见的。体育 的身体性构成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相互 沟通的中介和相互影响的界面。依托这个中介, 通过这 个界面, 生物的人与社会人的产生全面而深刻的互动。 (二 )体育的比赛性 比赛是体育的主要存在形式。体育比赛是运动 员个人或集体之间在身体维度 上展开的激烈 较量。 在许多体育活动 , 如篮球、 足球、 手球、 冰球等项目中, 运动员身体的直接接触、 冲撞是不可避免的, 也是合 理的。在格斗类项目如拳击、 摔跤、 跆拳道、 武术散手 等活动中, 运动员身体间直接的互相攻击更是受到鼓 励的。然而, 这种似乎纯身体性的竞赛, 并非在演绎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, 而是要体现文明社会的准则, 展示出人性的善。这就使得伦理在体育中具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。如果没有伦理的制导, 在体育比赛剧烈 的身体对抗中, 激发出来不会是友谊 , 而是仇恨 ; 不会 是闪耀着善的光芒的人性, 而是血腥的动物攻击性。 1997年美国著名拳王泰森与霍利菲尔德进行了一场 世界职业拳坛最为激烈的比赛。但谁也没有想到的 2
育特征。 体育伦理问题就是沿着与体育相关的一般观念 及这三类关系展开的 , 具体来说 , 主要有以下一些。 (一 )与体育相关的道德观念问题 1 . 身体观 体育对人们的道德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挑战。首 先在身体观上, 体育就其活动内容而言 , 是人的身体 运动。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, 如何看待身体运动 就成为体育伦理的一个核心问题。欧洲中世纪 , 以神 性压抑人性 , 强调灵与肉的对立 , 鄙视人的血肉之躯, 致使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盛极一 时的体育一片 凋零。 尽管中国的传统观念中 ∀ 贵生 #、 ∀ 重己 #的思想使得 身体的价值得到一定 程度的肯定。但是, 自 春秋以 来 , 文武分途, 士分为文士和武士两大类。汉代以来 重文轻武的风气开始在士人中蔓延 , , 宋明理学形成 后 , 更使文弱之风大盛。 ∀ 衣冠之士 , 羞与武夫齿, 秀 才挟弓矢出 , 乡人皆惊 , 甚至子弟骑射武装 , 父兄便以 不才目之 #。千年来 , 这种遗风绵绵不绝, 至今犹存。 虽然, 早在五四时期 , 已经有人大声击呼 ∀ 文明其精 神 , 野蛮其体魄 #。然而时至今 日, 正确的身 体观在 我国仍未建立起来。我国烟民之盛, 即是一证。尽管 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已确凿无疑 , 但在我国年满 15 岁 的人群中, 有 60 % 的男性和 4 % 的女性吸烟。全世界 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的烟民达 500 万人, 其中我 国有 120 万人。如果不加控制 , 这一数字到 2020 年 时将达到 1000 万 。近年来 , 由于体育中出现的伤害 事故引发的法律纠纷日增 , 使得一些学校拆除有 ∀ 危 险性 #的体育机械 , 不敢组织任何有可能出现事故的 体育活动, 如登山、 远足、 野营。于是文弱之风日盛, 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已到令人堪忧的地步, 我们需 要的是 ∀ 安全 #而文弱的身体 , 还是 强壮而不畏风险 的身体? 再如, 近年来出现以白为美, 为瘦为美的女 性时尚在青少年女性群体盛行, 形成了新的身体观和 身体审美观 , 这些观念深刻地 影响到她们的 行为方 式 , 如对户外运动的选择和饮食方式。于是 , 什么样 的身体观是善的、 合乎道德的? 什么样的身体活动是 符合道德的 ? 身体的善与美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? 如何使之形成良性的互动? 等等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。 2 . 余暇观 无论是观赏体育比赛或是参加体育活动, 通常都 是在余暇时间进行的 , 于是体育又涉及到如何从伦理 的角度来看待余暇。在强调 ∀ 时间就是金钱、 时间就
性 。 体育的这些特性与其他 社会因素相结合 , 导致体育领域出现许多不同寻常的 伦理现象 , 提出了许多的具 有体育特色的伦理 问题 。这 些问题主要集中于与体育相关的 道德观念和 人与自身 、 与社会 及与自然 的三类 基本关系中 。 对体育伦理问 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体育道德的理解 , 应对实 践中的体育道德问题 , 而且 有助于丰富伦理学 自身的理论 。 [ 关键词 ] 体育伦理 体育道德 体育特性 [ 文献标识 码 ] A [ 文章编号 ] 1671- 9115( 2007) 06- 0001- 06 [ 中图分类号 ] B822. 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