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llbet贝博·艾弗森官网

ballbet贝博·(中国)艾弗森官网2013年刘思齐接受专访:毛岸英去朝鲜前有“遗嘱”交代了4件事
栏目:ballbet贝博艾弗森官网 发布时间:2025-08-17 11:35:20

  ballbet贝博1950年10月,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拜别父母,远赴朝鲜作战。出发前,大家满怀信心,誓要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。但联合国军毕竟拥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,实力强大,大家心里也都十分清楚,这一战将会有很多人牺牲。

  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,毛岸英明白,自己没有退路。但是在出发前夕,他始终还是有几件事放心不下。

  为此,他特意叮嘱自己的新婚妻子刘思齐,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做。只是当时的刘思齐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会永远留在了朝鲜,所以直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来时,刘思齐才恍然明白,原来他临行前交代的那些事其实就是“遗嘱”。

  1950年,毛岸英刚满28岁,此时的他意气风发,胸怀壮志,想要和父亲一样为人民和国家做出点贡献。恰好遇上朝鲜战争爆发,毛岸英便主动请求参战,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  可此时的毛岸英与刘思齐才成婚不到一年(1945年10月15日毛岸英刘思齐成婚),主动请缨之时正是新婚燕尔之际。毛岸英顾不得儿女情长,面对强大的联合国军,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

  刘思齐并不知道毛岸英复杂的情绪,面对丈夫态度的突然转变,刘思齐十分不解。但碍于毛岸英的工作涉及国家机密,刘思齐又不能多过问,只得收起疑惑,将丈夫所说一一记下。

  2013年,刘思齐在杨开慧故居接受专访之时,讲述了当时毛岸英同志临走是有“遗嘱”的。

  据刘思奇回忆,当初她与毛岸英恋爱不久,便萌生了结婚的想法。于是,两人前去征求毛主席的意见。一开始,毛主席是不太同意的,主要是因为刘思奇年龄太小,主席认为她应该先完成学业。但最终因为两人的坚持,毛主席还是同意了。

  1949年10月,新中国刚成立十来天两人成婚。结婚以后,刘思奇继续上学,毛岸英先后在中宣部、北京机器总厂基层等单位工作锻炼。

 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以后,毛岸英瞒着刘思奇主动申请参加志愿军。而此时的刘思奇却因为刚刚做了阑尾炎手术还躺在医院病床上,她对丈夫参军的事一无所知,只知道他是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。

  晚年的刘思奇老人说,已经没办法回忆起当时发生了什么,只记得岸英当时来的匆忙,认真嘱咐了自己几句,还说他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,由于交通不方便,不来信的话不要着急。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,依然沉浸在甜美爱情中的刘思齐怎么也不会想到,这一别竟成了永别,年仅二十岁的妻子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丈夫了。

  “我真的不知道他是要去朝鲜。岸英只是说,他这次去的地方很远,很不方便,接不到信,不要着急。我一个学生,好像这个事很遥远,附近一个国家打仗,我们会受到什么影响根本不知道,也没想过。他要出差,到哪里去我也不能问。”

  毛岸英是在1950年11月25日牺牲的,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是在1951年的1月2日,主席不知该如何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儿媳,怕她接受不了这个噩耗。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,在朝鲜战争结束后,刘思齐还是没有等到自己心爱的丈夫,她才明白自己的岸英再也回不来了。

  因为毛岸英知道自己上了战场就有可能会牺牲,如果自己真的牺牲了,那以后家里的事就全要靠刘思奇来扛了。毛岸英怕刘思齐因此放弃学业,所以叮嘱她要好好读书,好好生活,不要着急工作。

  刘思齐明白了毛岸英的良苦用心,于是他按照毛岸英的叮嘱继续完成学业,但是她始终无法释怀毛岸英的事。后来,毛主席决定送她去苏联莫斯科大学数理系深造,希望她可以换个环境,尽快走出之前的阴影。但是在出国之后,刘思齐日渐消瘦,经常生病,或许是因为真正的“心病”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消失,身处异国他乡反而徒增了诸多烦恼。

  1961年秋,刘思齐成功完成学业,之后被分配到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翻译工作。

  刘思齐老人回忆,毛岸英在出发朝鲜之前曾语重心长的对他说,要时常去看望爸爸,不能因为忙就停止探望,还要照顾弟弟毛岸青,因为他生活上难以自理。

  于是,在毛岸英去朝鲜战场之后,刘思齐每周都会按时去看望毛主席,询问他的身体怎么样,饮食如何。当然,刘思齐也经常会询问关于毛岸英的消息,但毛主席只得搪塞而未敢说出实情。

  即使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以后,刘思齐仍坚持按时看望毛主席,毛主席也深受感动,他对刘思齐说:“今后,你就是我的大女儿。”实际上,毛主席格外疼爱刘思齐,常常亲自过问她的衣食住行,而在以后的通信中更是称她为“思齐儿”。

  并且,在刘思齐前往莫斯科深造期间,父女俩的通信也从未断过,毛主席经常在信中给予刘思齐建议,希望她读一读国内的报纸,不要太脱离国内情况。刘思齐也向毛主席汇报近期的学习情况,关心挂念着主席的身体健康。

  刘思齐回忆,毛岸英在生前,不止一次地提起岸青的事,他十分疼爱关心自己的这位弟弟。

  1930年11月14日,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被反动军阀何健残忍杀害。毛岸英兄弟三人在地下党组织的营救下,被成功转移至上海,得以存活下来。但是在那个年代,事态瞬息万变,兄弟三人也历尽磨难。每每提及这段生活,毛岸英总是痛哭流涕,因为自己的小弟毛岸龙就是在这期间不幸病死的。

  为了活下去,岸英、岸青曾在烧饼铺当学徒,挨打受罚都是家常便饭,兄弟两人可谓是受尽折磨。除此之外,毛岸青还经常惨遭特务巡捕的毒打,在双方迫害下,最终导致岸青两耳失聪,还留下了脑震荡的毛病。

  1936年,兄弟二人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,结束了上海5年流浪的生活,并于1937年联系上了父亲。

  从这之后,两人的生活日渐好转,但毛岸青却因早年大脑的损伤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,根本受不得刺激。所以,在奔赴朝鲜战场的前夜,毛岸英特意叮嘱刘思奇要照顾岸青,考虑到刘思齐的学业问题,毛岸英还找到了岳母张文秋,希望她能帮助一起照顾毛岸青。

  在毛岸英前往前线以后,刘思齐与母亲张文秋按照毛岸英的叮嘱,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毛岸青的责任。但是,母女二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反而引起了毛岸青的怀疑,再加上多日不见自己的哥哥,放心不下的毛岸青开始四处打听毛岸英的行踪,但终究无果。

  张文秋母女在得知此事后,立刻前往医院对毛岸青进行了开导,希望能缓解他的情绪。就在毛岸青日渐好转时,却对他进行了严肃的训斥,还不让张文秋母女去见毛岸青。眼看着毛岸青的病情愈发严重,刘思齐顾不得的警告,开始主动联系岸青。而此时的毛岸青也急需别人的开导,于是,两人开始了相互通信。

  得知毛岸青与邵华相恋时,表示坚决反对。她拦截了两人往来的信件,可即便如此,还是阻挠不了毛岸青与邵华的恋情。为此,与毛岸青几年没有说过话。其实,并不是反对毛岸青成家结婚,她只是希望毛岸青找一个普通的女朋友,因为她有自己的目的,可邵华显然不是最佳人选。

  据刘思齐老人的回忆,毛岸英在临行前交代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叮嘱刘思齐要小心,因为他自己就曾与发生过矛盾。

  刘思齐开始时还不以为然,可就在她从莫斯科转回国内读书时,她才发现了的可怕。

  刘思齐本是因为孤独才选择申请回国读书,却不想却以此事对她展开挖苦、嘲讽,说她读书从国内读到国外,又从国外读回国内,浪费了好的资源,别人未必就有这样好的条件,不知道珍惜,没出息。这时刘思齐才想起毛岸英去朝鲜前对自己的叮嘱,她才真正开始小心与相处。

  刘思齐回忆,为人怪癖,性格极其敏感。其实毛岸英之前就得罪过,他曾指责不照顾毛岸青,不爱他的父亲,只顾着自己,希望她可以离开。毛岸英也知道是个记仇的人,因此在自己要前往朝鲜战场时,他才叮嘱自己的妻子要小心与相处。

  刘思齐回忆,丈夫毛岸英牺牲后,她还曾经听到过和毛主席在争论她未来的发展。觉得,要取消对刘思齐的生活补贴,不再对她进行援助。但是毛主席对此坚决反对,主席表示,自己早已经把刘思齐当作是自己的孩子了。

  毛主席曾多次劝诫要善待刘思齐,可始终忘不了自己曾经和毛岸英之间的矛盾。曾亲口说过:

  “毛岸英是主席最宠爱的孩子,这我不反对,父亲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,无可非议。但是,毛岸英认为自己有文化,懂知识,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,脾气很暴躁,动不动就和我吵架。我虽然大不了他几岁,但从辈分上讲我还是她的继母嘛。每次吵架,主席总是批评我,让着他,这样,他对我就更加放肆了,更不尊重了。有时,我们见了面他连话都懒得说一句,把脖子一歪走开了。”

  2013年,在母亲杨开慧故居接受专访时,刘思齐也多次感慨,当初多亏了岸英的叮嘱,自己才能有所准备。

  以上就是1950年毛岸英赴朝之前交代妻子刘思齐的4件事,第一,不管怎样都要完成自己的学业,不可半途而废。第二,每周都要去看望毛主席。第三,要帮助,照顾弟弟毛岸青。第四、在接触的时候要多个心眼,小心与她相处。

  当时的刘思齐由于阑尾炎手术还在住院,所以毛岸英是在晚上去医院看望她的时候,对她交代的这几件事。说完这些后,晚上十一点左右,刘思齐将毛岸英送到医院门口。准备离去的毛岸英走走,甚至在骑车前还回头给妻子刘思齐深深鞠了一躬,这也让当时的刘思齐非常不解,她不明白夫妻间为何还要鞠躬?

  刘思齐老人说,当时只是觉得毛岸英那晚说的话和一些举动都怪怪的,但是自己也没多想。

  直到得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后,刘思齐再想起那晚在医院丈夫交代自己的四件事其实就是他的遗嘱。因为毛岸英在赴朝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,他交代这些是要让妻子知道,万一他不幸牺牲了刘思齐该怎么办。

  在说完毛岸英叮嘱的四件事后,这位83岁的老人已经泣不成声,她嘴里不停的念叨着,分别的那天晚上怎么就没想到岸英这是在给自己交代后事呀!

  2022年1月7日,92岁的刘思齐在北京逝世。时隔七十二年,这对英雄夫妻终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相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