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8月14日,中国男篮在亚洲杯1/4决赛中以79-71的比分险胜韩国队,成功晋级四强。比赛的过程曲折且充满悬念,从每节的得分来看,这场胜利的秘诀无疑在于20岁的年轻球员王俊杰。他在第二节的表现尤为突出,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。首节比赛,中国队以微弱优势领先,仅仅赢了对手一分;而之后的两节,球队在对于领先优势的保护上略显疲态,反而是在第二节的奋力反击中拉开了分差。正是王俊杰在这一节中独自贡献了12分,这在原本的战术安排中是意料之外的惊喜。
在技术统计中,胡金秋的贡献也极为显著,被认为是中国队的另一位关键先生。在比赛的后半段,正值两队都面临得分瓶颈之际,胡金秋如同一名顽强的战士,不断为球队得分,成为了球队进攻的中坚力量。下半场他独揽16分,几乎占据了球队得分的半壁江山,展现出一种极为高效的得分能力。
不过如同许多观众在评论区提到的那样,除了王俊杰、胡金秋和朱俊龙几位球员外,其他队员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显得略显平淡,未能充分展现出应有的实力。在较量中,韩国队则在技术统计上进一步凸显出这场比赛的胜负关键,中国队的防守似乎是取胜的第一要素。对方以三分球著称,但在这一场比赛中,他们的三分球命中率仅为12.5%,出手24次仅命中3球,实在惨不忍睹。而即使是在中国队下半场三分球命中率不足的情况下,仍能保持28%的相对稳定,显示出整体上对防守的重视与坚守。
ballbet贝博
值得注意的是,韩国队在第三节的得分情况让人感到震惊,他们竟然在这一节以20-18小幅领先中国队,却只依靠一个三分球和一个两分球的运动战进球,其余的15分全部来自罚球。很明显,进入这一阶段的双方犯规次数相差悬殊:中方犯规到了11次,而韩国队的全队获得了17次罚篮机会。每当中国球员轻微碰撞韩国球员时,裁判即刻鸣哨,裁判的判罚似乎让比赛的公平性打了折扣。这场比赛中,我们看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犯规是完全可以不判的,而中国球员在比赛中多次向裁判提出质疑与理论。
仔细回顾这场比赛,结合数据统计,给人的感受是韩国男篮的实力明显不足,而中国男篮则在某种程度上也遭遇了不公的判罚,这样的情况似乎再正常不过。值得一提的是,执法此次比赛的三名裁判均来自西亚国家,分别是叙利亚、伊拉克和约旦的代表,这无疑加深了比赛的争议。
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,主教练郭士强谈及韩国队的17次罚球时,强调要求队员在场上做动作时要更加明确,时刻遵循裁判的判决。他个人认为,中国男篮面对这样的执法环境,无论赢或输,必需积极申诉,不能让他人认为我们好欺负。这样一来,有朝一日失衡的裁判判罚自然会得到纠正,正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偷窃事件,报警处理能够更快将小偷绳之以法。